医药股的春天来得比预想中快。就在上周,甘李药业的中报让整个市场精神一振——净利润同比暴涨262%,这个曾经被集采政策按在地上摩擦的胰岛素龙头,现在抖抖身上的土又站起来了。同样上演绝地反击的还有翰宇药业,靠着原料药出海硬生生把利润撑大15倍,连被美国制裁的药明康德都交出了21%的收入增长。这些老戏骨用实际表现证明:医药行业最难的关卡,可能真的挺过去了。
集采这把刀终于不再见血封喉。复星医药最近透露,中标产品通过供应链优化还能保持盈利,现金流增速甚至跑得比利润更快。更关键的是政策风向变了,医保局明确叫停"一刀切"做法,没进集采的品种反而因祸得福获得了缓冲期。这就像马拉松跑到补给站,当初被政策打趴下的企业,现在靠着低基数轻轻松松就能上演业绩翻倍。
海外市场正在成为救命稻草。翰宇药业的特利加压素在欧美医院覆盖率从35%飙到58%,原料药出口直接贡献了利润的八成。药明康德更绝,明明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,全球订单却像雪花般飞来。说到底,跨国药企根本离不开中国制造,就像川菜馆离不开郫县豆瓣。随着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,那些海外业务占比高的公司还要多赚一笔汇率差价。
创新药的火山口还在喷发。国内药企今年研发投入同比涨了18%,CXO企业接单接到手软。中报预增名单里,三家利润翻倍的都沾着研发外包的光。机构们早就闻风而动,易方达、中欧这些大块头最近扎堆调研复星医药,明摆着在押注行业拐点。
现在活下来的企业都是狠角色。广生堂虽然还在亏损,但现金流已经转正,毛利率悄悄提升了4个百分点。老龄化加速和慢性病需求爆发是摆在桌面上的牌,这些熬过集采寒冬的公司,现在吃起市场份额就像饿虎扑食。但要注意的是,真正有潜力的得看现金流改善情况,账上没钱的选手可烧不起创新这把火。
医药股这轮行情不像短线炒作。政策底、业绩底、估值底三底共振,龙头企业的恢复速度比天气预报还准。那些曾经被砍到脚踝的股价,现在正一瘸一拐地走出深坑。不过话说回来,在医药行业混,没挨过集采的毒打,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老江湖。
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,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,请及时反馈,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。
汇融优配-正规配资平台-股票加杠杆-a股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