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认为,颤证病在筋脉,与肝、肾、脾等脏关系密切,由于各种原因,导致气血阴精亏虚,不能濡养筋脉。明朝孙一奎的《赤水玄珠》中记载:“颤振者,人病手足摇动,如抖擞之状,筋脉约束不住,而莫能任持,风之象也。”就好比一棵树,如果长期得不到营养滋养就会长不好,这时候稍微有点风吹草动,便会跟着摇摆晃动。
案例介绍:
右手抖动近4年,加重1年,紧张、生气时明显,写字、拿东西加重,当地诊断为特发性震颤。自述上身怕热,下身怕冷,尿频,偶尔焦虑、心慌。看了他的舌象,舌体胖大,有齿痕,白腻苔。于是,给患者开方:黑顺片,巴戟天,桂枝,柴胡,黄芩,黄芪,鸡血藤,当归,熟地,首乌,山芋肉,苍术,茯苓,桃仁,红花。调理一段时间后,患者手抖减轻,多尿、烦躁好转。再继续调理了一段时间,手抖越来越轻,可正常书写、持物。
这个病人,就是上身怕热一些,下身怕寒一些,有寒有热,寒热错杂。但他的热是因寒致热,即脾肾阳虚导致的肝郁化热。所以,这个它根本是脾肾的阳虚,方子用到黑顺片、巴戟天、桂枝这些去补脾肾。同时,需要给他清热,用柴胡、黄芩就可以了。脾主化生气血,脾虚以后它气血生成不足。肾主骨生髓,骨髓能造血,所以只要是脾肾虚,它都会导致气血不足。所以要补气血。这里用了黄芪,鸡血藤,当归,熟地,首乌,山芋肉,重在补益气血及肾精。
发布于:北京市汇融优配-正规配资平台-股票加杠杆-a股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